思考角度 |
理論依據 |
指標 |
生態農村、生態或綠色城市的管理理念來看校園生態管理 |
應用都市生態學理論 |
探討校園內的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組成的營養結構、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及生物地質化學作用的產生出來生態足跡或社會足跡的理念推動環境共生、低負荷與物質循環三種類型的校園
|
綠色企業角度來看校園環境政策與組織管理 |
IS014000對企業訂定環境管理系統、組織自我更新來進行綠色化行動轉型 |
綠色規劃、綠色生產、綠色設計、產品回收、環境稽核、減輕環境影響、產品生命週期概念等、組織結構調整、企業文化的重新塑造、加強與政府及民眾的溝通協調、確保各項必須的資源、高階管理者的支持、整合性努力與持續漸進的推動
|
綠色設計的角度來看校園綠色建築與校園綠美化 |
學校學習不受圍牆、年齡、性別與智力與身心障礙限制,校園空間設計上也不受圍牆及僵化的水泥建築所壓制,以合乎綠色設計的手法。
|
校園地方化、多樣化、綠美化、花園化及人性化的 |
環境倫理的綠化角度來看校園內的學生生活與學習 |
將環境倫理、多元化、與和平、儉樸生活融入學校教學與生活中
|
綠色學校成員的思想與聲音是綠色的、重視地方文物資產的,心靈是環保的、充滿愛與寬恕的心,生活是簡單樸素,對空間體驗是敏銳的
|
開放教育的角度來看校園環境教學法 |
教育改革理念及實務,多形態開放理念及多元智慧經營 |
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教育方法彈性、更開放、更生活化,也更利用校園
|